颠覆认知(最高法观点):刑事审判部门对赃款去向的补充说明与生效判决具有同等执行力?

日期:2025-09-29 16:47 浏览:28

【最高法观点导读】

1.刑事审判部门对赃款去向的补充说明,与生效判决具有同等执行力,执行机构可据此扩大追缴对象。

2.马某刚认为天津三中院不应向其追缴1475.432万元款项,实系认为本案执行依据即生效刑事裁判存在错误,应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第十五条的规定,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处理。

【案情简介】

  • 2019年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9)津03刑初18号刑事判决,该院执行部门执行扣押、冻结的马某刚的财产。
  • 马某刚提出执行异议。天津三中院以追缴依据来源于刑事审判部门对赃款流向的核实建议,马某刚认可收到涉案款项为由驳回(津03执异198号)。
  • 马某刚申请复议。天津高院以“马某刚实质质疑执行依据(刑事判决)的合法性,应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解决,而非执行异议”为由驳回复议(津执复121号)
  • 马某刚申诉。最高人民法院以“1. 240万元扣押资金已在刑事判决附件中列明,属合法执行范围;2. 1475.432万元追缴虽未载于判决主文,但系刑事审判部门核实的赃款去向,执行措施合法;3. 马某刚对执行依据的异议应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主张”为由驳回申诉((2024)最高法执监108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执

                              (2024)最高法执监1085号

申诉人:马某刚,男,1977年2月25日出生,汉族,住天津市河西区。

委托诉讼代理人:潘晓东,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诉讼代理人:王鑫,天津击水(宁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执行人:王某,男,1989年9月15日出生,汉族,现羁押于监狱服刑。

被执行人:吕某为,男,1993年5月20日出生,汉族,现羁押于监狱服刑。

被执行人:某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天津滨海高新区。

法定代表人:胡某荣。

被执行人:天津某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天津市滨海新区。

法定代表人:章某军。

申诉人马某刚不服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天津高院)(2024)津执复121号执行裁定(以下简称121号裁定),向本院申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

马某刚向本院申诉请求:1.撤销天津高院121号裁定和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天津三中院)(2024)津03执异198号执行裁定;2.停止向马某刚追缴1475.432万元;3.解除对马某刚名下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庄**街**号房**的查封。

事实和理由:一、天津高院121号裁定载明马某刚应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寻求权利救济,适用法律错误,法院应在执行异议程序中对是否应向马某刚追缴1475.432万元进行实体审理。1.天津三中院刑事审判部门关于向马某刚追缴1475.432万元赃款的建议,不能等同于生效刑事裁判,也不属于生效刑事裁判的一部分,且生效刑事裁判并未记载马某刚实际取得1475.432万元赃款的事实,裁判主文也未涉及向马某刚追缴1475.432万元的问题,本案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第十五条的规定,马某刚应通过执行异议程序而非审判监督程序寻求权利救济。2.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马某刚作为案外人,认为法院不应向其追缴1475.432万元,可以通过执行异议程序寻求权利救济,法院应在执行异议程序中对马某刚的请求进行实体审理。二、虽然马某刚不否认收到过王某一方转账的1475.432万元,但该数据是片面的,马某刚根本不欠付某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某公司)、王某或其控制的其他公司1475.432万元,法院不应向马某刚追缴赃款。1.马某刚及其控制的账户与某某公司账户之间无任何款项往来,不存在马某刚欠付某某公司债务的情况。2.虽然(2024)津03执异198号执行裁定查明平台向马某刚一方总计流入1715.432万元(往来金额之差),但马某刚向王某一方转账或支付的另外三笔款项,执行异议程序中未予审查,也未体现在刑事案件所涉审计报告中。首先,马某刚作为沧州市某某塑料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向青县农村信用联社股份有限公司借款的抵押人和保证人,清偿了沧州市某某塑料彩印包装有限公司欠付青县农村信用联社股份有限公司的债务,而该笔借款实际为王某取得,因此,马某刚实际向王某支付了1500万元。其次,马某刚受王某控制的天津某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灏洋资产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委托,向王某指定账户转款12笔合计1960万元,相当于转回给王某1960万元。第三,马某刚按照王某指示转给于艳190万元,相当于转回给王某190万元。三、不能以马某刚的笔录和不完整的款项流转情况作为向马某刚追缴1475.432万元赃款的依据。

本院认为,本案的审查重点是,天津三中院对马某刚名下财产采取执行措施是否正确。

首先,关于240万元扣押资金问题。天津三中院(2019)津03刑初18号刑事判决书主文第三项已明确载明将扣押在案的全部资金按损失比例发还各集资参与人,而马某刚主张解除扣押的240万元款项,在该判决所附扣押资金明细表中,属于该判决确认的应予发还各集资参与人的款项。

其次,关于1475.432万元款项追缴问题。虽然马某刚不是(2019)津03刑初18号刑事案件的被告人,生效刑事裁判亦未直接载明应向马某刚追缴该笔款项,但(2019)津03刑初18号刑事判决书主文第五项明确载明“继续追缴犯罪赃款及收益,依法按损失比例发还各集资参与人”。对于继续追缴的款项范围,天津三中院执行实施部门于本案执行过程中征询了该院刑事审判部门的意见,经刑事审判部门核实,马某刚从刑事案件被告人王某或其公司所有借款中,最终有1800万元没有归还,马某刚认可由其承担归还1800万元的责任,平台向马某刚、李桂荣、武天浩总计流入1715.432万元,核减已扣押的资金240万元,故建议追缴资金1475.432万元,并移送执行实施部门执行。而马某刚在本案申请执行监督期间,亦不否认其收到过王某一方转账支付的1475.432万元款项。此情形下,天津三中院对马某刚名下已于刑事案件侦查和审理期间被查封的房产及被冻结的银行账户等财产采取执行措施,无明显不当。马某刚认为天津三中院不应向其追缴1475.432万元款项,实系认为本案执行依据即生效刑事裁判存在错误,应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第十五条的规定,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处理,天津高院对此所作认定正确。

综上所述,马某刚的申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71条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马某刚的申诉请求。

                                            审长  马 岚

                                            审员  薛贵忠

                                            审员  刘丽芳

                                    二〇二五年六月十二日

                                        法官助理  盛 强

                                            书员  常 跃


编辑:李宗习